网络设备
    作者:赵珏

    超融合架构:数据中心该如何正确定义它?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在“互联网+”和云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前端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完全落后实际需求,简单归结为三点:

            1、在原来的传统架构下,数据中心的设备都是分散而且或多或少来源于不同厂商,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用户在购买的时候由于受到厂商产品标准、购买周期以及交货时间的影响,从实施到安装使用,再到后期维护并未真正享受到快速、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2、在传统数据中心中,用户的部署架构和环境都是以业务为单位,那也就是说,以业务为单位的竖井式孤岛势必会造成运行故障的连锁反应。

            3、传统架构中,扩展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存储上,三点之间很难达到完美平衡,设备与资源利用之间需要整合式且融合型方案以供支持。

            既然说传统架构存在一些问题,结合以上三点,我们则需要一套既在虚拟化环境的前提下,存储与计算节点相对有机融合在一个硬件设备当中。

            又可以通过虚拟控制器,实现高可用,易扩展,以及一些存储系统的功能(去重,备份,容灾等)融合架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融合架构,其上端是服务器,中间是网络设备,下方是存储,前文已提到到,传统架构在设备上是遵循分别采购原则,按照用户自己的需求,去采购三层设备,然后在用户现场交给一家IT集成商实现整体方案产品的组装,用户则在集成设备之上部署一个业务系统,而融合架构与之最大的区别则在于是由一个专业的融合产品公司,将前期产品集成工作在交付用户之前做好,并实现做了严格测试,在这之上搭载了一个管理它的平台,进行一个很简单的交付,以一个整体打包的方式,交付给用户。

            事实上,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实际上并未有太大的区别,他依旧存在着与传统架构类似的问题,比如扩展性,虽然说,它在集成上快人一步,整体交付给了用户,但是内部来说都是独立的,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设备各司其职,扩展依旧要遵循三者的架构,限制非常大。整体来说,它的交付时间虽然短了,周期短了,对于用户来说是具备一定优势存在的,而且后期的管理已经搭载了自己的管理平台,对于用户来说管理方便了,后续为什么要推出超融合架构?

            其实,超融合架构并不严格区分服务器、存储、网络架构。也就是说,它在一个标准化的设备内,涵盖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互为一体。通过一个超融合产品供应商,以软件定义的形式,把这些标准化的硬件做一个统一的规划,规划好之后,再把这些企业级所需要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比如容灾,快照,以单一管理的形式,将设备统一交给用户,从另一方面讲,将超融合设备交付给用户之后,用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把它的业务系统部署在超融合架构系统上去。

            超融合架构是标准化的,其最大的特征是硬件设备不是重点,重点是软件定义,即其能够高效地发挥扩展性,在这之上,所有的自动化功能以及管理手段都是软件定义来操作的,用户只要采购标准的硬件设备,嵌入到现有的超融合环境里面来,就可以达到一个很灵活的扩展。

            而且,在超融合架构里面,所有的硬件里面都包括了硬件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三个主要架构都可灵活扩展。由于传统架构里的设备都依赖于提供设备的厂商,它的扩展性也是非常有限制的。对于超融合来说,它的硬件已经不重要了,对于超融合来说,它的软件定义,便捷管理,是他的核心组件,或者说是他的核心的组成部分。

            另外,随着云计算和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它的未来核心也是软件定义,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说,以软件定义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或者说以软件中心为基础的基础架构,是未来数据中心和未来云计算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关注排行榜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路由无线AP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