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中国3G
在2008年上半年,众人期待的国产3G标准:TD-SCDMA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放号,正式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TD-SCDMA的放号是在众人期待、怀疑和观望的目光下破茧而出的,中国也在这一年正是迈进了3G时代,2008年不仅有百年奥运的激动,还会有为3G时代到来的喜悦。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自从在今年4月1日TD-SCDMA放号以来的一周内,中国移动在北京累计放出1.5万个号码,上海放出1万个号码(其它城市也有不少的数量),用户的关注度还是空前高涨的,不过在这期间也爆出了许多问题:诸如信号不够稳定、通话质量不能保证(经常吊线)、搜寻不到信号和数据传输不够理想等,这些弊病的出现更加使TD-SCDMA成为了经常讨论的话题和公众眼中的焦点。经过了半年的试商用,国产TD-SCDMA与最初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中国移动还会在未来加强TD-SCDMA的建设,这对于用户来讲会是一个全新通信体验。
任何新的事物诞生,我们都会很自然的为其设想未来的发展之路,TD-SCDMA一直都在争议和期望中成长,中国的3G在未来会辉煌还是沉默,会为“3G元年”锦上添花还是轻描淡写,这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何不做一个旁观者静观其变那?
2008年是中国的“3G(TD-SCDMA)元年”
TD-SCDMA标准在国际上的地位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这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诞生历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就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3G网络,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即ITU一共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们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和WiMAX。(此段引用于百度知道)
国内3G的生存土壤及发展现状
生存土壤:TD-SCDMA目前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所拥有,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3G用户都是归属在中国移动旗下的,而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却不止一家,还有诸如: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为了适应3G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整合整个通信产业,中国电信运营商重组计划被得以实施。
随着电信重组方案的确定:中国移动+铁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GSM网)+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从而中国电信运营商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也为中国未来三种3G网络并存创造了合适的土壤。据目前的分析看,3G牌照最有可能的发放方式是:新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新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
发展现状:自从移动的TD-SCDMA开始放号以来,中国移动不断推出各种优惠购机举措大力推进TD-SCDMA的普及,例如免费给予测试用户2000元至4000元的手机和数据卡终端,和每月800元的话费补贴,这些举措都是在极力拉拢中国未来的潜在用户。不过目前还是存在一些瓶颈的,话费就是一般用户最为关注的点,从中移动公开的资费标准看,普通通话费用TD比2G还要便宜。TD月租费为50元/月,本地基本通话费主叫0.40元/分钟,被叫免费;国内漫游通话费0.60元/分钟,被叫0.40元/分钟;国内长途通话费0.07元/6秒;短信息费网内0.1元/条,网外0.15元/条,接收免费。另外TD的主推新业务——可视电话收费则是本地通信主叫0.6元/分钟,被叫免费;国内漫游主叫0.9元/分钟,被叫0.60元/分钟;国内长途0.10元/6秒。
中国3G的发展现状
另外,在支持TD-SCDMA的终端方面,国家也在大力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诸如:索尼爱立信、中兴、三星、新邮通、夏新、海信、华立、LG电子、大唐、联想、桑菲、宇龙酷派、熊猫、多普达、UT斯达康、TCL、华为、龙旗、摩托罗拉、海尔、诺基亚、苹果等手机生产商都在生产或者准备推出TD模式的产品,这对于大力发展TD-SCDMA的普及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注:关于话费方面的信息来自于互联网,另外,有些城市做为资费下调的试点例外。)
中国3G未来的之路
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 DoCoMo已于2001年10月1日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该服务基于WCDMA标准)。目前,亚洲已经成为3G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紧随其次,美国由于不太热心所以远远落后。除了动作最快的日本和韩国,泰国、中国香港也已经发出3G牌照。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未来的3G(TD-SCDMA、CDMA2000、WCDMA)之路是会在众人瞩目和满天争议中前进,适合发展的土壤和接近完善的技术都会推进中国3G不断地发展和前进,TD开始试商用,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