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关“IPTV血路漫漫”的题外话,IPTV的标准制定,有着浓烈的中国特色。
我个人相信,IPTV标准也是血路上的必然伤疤——讲个布线标准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最近一周以来,我看到很多媒体都在炒IPTV标准化的事情。
其实我在编辑3月6日的《计算机世界》有关IPTV报道的时候,就把一块文字单出来,取名为“IPTV定义艰难”。说老实话,我根本就不太看好这个IPTV标准定义的进程,尽管我看好IPTV。
但是一点很有意思,IPTV牌照由广电总局发,而IPTV标准却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抓,这种错位是很值得思考的。
我再来说个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借鉴一下。
在楼宇建设和网络部署上,会牵涉到一个行当,就是“布线”。当然布线有拉光缆和拉铜缆的区别,业内大多数提到布线的时候,还是指铜缆布线。
在中国,布线有两方面的力量管着(这和IPTV很相似),一个就是信息产业部,一个则是国家建设部。
然后,有趣的问题再次出现了。
目前国家标准还在制定中,而此前,几乎所有的厂商,都要遵循两个标准,一个是信息产业部的标准,就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制定的,另一个则是建设部制定的——其实两个标准的限定,差异并不大,但是却是使用两套班子制定的两套标准;个中原因,我想只要是个中国人,都会明白。
当然,这不是终结,还有更奇怪、更有趣的问题。
这两个标准对于布线中的各种最终参数要求,又稍微有所差别,也和美国、欧洲的相关标准数据有少许差别。但是,欧洲的所有参数要求,都是从原材料开始限定的,最终参数也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套用,每个环节都要求在标准限定范围之内。
我们的标准则是神奇的,两套标准都很神奇:很多的标准只给出了最终的限定值,却没有计算公式,这着实让国外的一些公司感到很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幸而进入中国的公司很快就学会了适应这一特殊市场情形:结果很重要,过程不重要。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没有计算公式的参数值,有很多是在比欧美更宽泛的限度内。
其他我们熟悉的,汽车排放标准,我们国家直接套用欧洲的相关标准;在产品原材料限定上,欧洲规定的七种原材料,也许很快将成为我国也限定的材料——这些举措都是好的。只是,我们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进展,其速度有时并不取决于实验室,而取决于其他国家推出的标准的速度。
所以,IPTV还有多少标准没有确定固然很重要,但是我想,在欧美已经推出相关的标准以后,大部分人已经不再需要担忧了——而这种不需要担忧的底处,隐含着国人淡淡的悲伤。
- 相关阅读:
- ·享IPTV必须忍受走线? 小妙招助一扫杂乱
//net.zol.com.cn/433/4336171.html - ·IPTV接入 水星MD892N京东商城仅115元
//net.zol.com.cn/336/3365752.html - ·IPTV在美使用率同比上年增长一倍之多
//net.zol.com.cn/311/3114404.html - ·北京IPTV低调测试尚未推广 用户上线测试
//net.zol.com.cn/306/3065835.html - ·三网融合方案难产 中电信加紧部署IPTV
//net.zol.com.cn/294/294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