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WiFi无线网络以其简单便捷的连网应用,日益深入人心,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户来说,有了WiFi,才能随时随地进行上网冲浪。可是面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无线路由器产品,消费者们又该如何挑选呢?当我们在选购无线路由器时,无线信号的覆盖面积、穿墙效果都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是该选择搭载内置天线,还是搭载外置天线的产品呢?答案稍后公布,先让我们看看在同一环境下,通过实际测试数据来了解下内置、外置天线究竟谁更给力吧?
实测无线路由器覆盖能力
伴随无线路由器的发展演进,霸气外露的外置天线,逐渐转向了含蓄内敛的内置天线。可是,消费者也许会问,内置天线的无线路由器产品在信号方面的表现会不会大打折扣,性能表现不如外置天线呢?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将对4款主流无线路由器产品展开实际的信号覆盖测试,一同来见证结果吧。
参加此次PK的4款主流无线路由器中,有1款搭载2根内置3dBi天线的“路由器1”(为了保证公平,我们在这里只使用代称。),搭载3根内置3dBi天线的“路由器2”,搭载2根外置4dBi天线的“路由器3”和搭载2根外置5dBi天线的“路由器4”。
我们将在ZOL 8层A座的办公区为大家展开这次无线覆盖大比拼的实测,测试内容主要就是看看搭载内置或外置天线的无线路由器,在面对墙体的阻隔、远距离空间的跨度和十几个无线信号源的干扰后,实际的信号覆盖能力以及无线穿墙能力究竟如何。其中最严峻的考验是远距离+墙+铁门的阻隔试验。
首先来看看实际的测试环境吧。
说明:A点是各款无线路由器的放置点;B点为第一个测试点,距离A点35m左右,与A点间无阻隔;C点为第二个测试点,距离A点30m左右,与A点间有玻璃门+普通墙体阻隔;D点为第三个测试点,距离A点40m左右,与A点间有铁门和承重墙阻隔;E点为第四个测试点,距离A点32m左右,与A点间的阻隔较为复杂(承重墙、玻璃门、铁门等),属于极限测试。
通过对B点、C点、D点和E点无线信号强度的测试,相信大家一定会对搭载内置、外置天线路由器的信号覆盖和穿墙性能表现,有个更为直接的了解,快来看看吧。
2内置vs外置 实测无线覆盖
内置vs外置 实测无线覆盖
内置天线真的在覆盖方面表现不好吗?采用内置天线的无线路由产品在信号方面,究竟同采用外置天线的产品,差别有多大呢?一同看看实测结果吧。
首先我们以距A点35m远的无阻隔B点实测结果为代表,其余各点将以统计图表方式,直观地为大家展示。
B点实际测试成绩:
路由器1的B点无线信号强度为70%
从B点实测获得的各路由器信号覆盖成绩可以看出,采用内置天线的路由器同采用外置天线的路由器最大强度差值仅为4%(路由器1:70% vs 路由器4:66% ),差别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在实测中,这两款内置天线路由甚至超过了搭载2根外置天线的路由器4。那么其余各点的实际测试成绩又会怎样呢?继续来对比下吧。
3内置vs外置 其余各点数据对比
内置vs外置 其余各点数据对比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与A点间有玻璃门+普通墙体阻隔的C点、与A点间有铁门和承重墙阻隔的D点、与A点间的阻隔较为复杂(承重墙、玻璃门、铁门等)的E点处,获得的无线信号实测成绩汇总,来看看内置vs外置的结果吧。
C点实测信号强度(%)成绩汇总图表
通过对无线信号强度的实测成绩汇总,我们直观地看到在C点,采用内置天线的路由器同采用外置天线的路由器最大强度差值仅为5%(路由器2:79% vs 路由器3:84% );在D点,采用内置天线的同采用外置天线的路由器最大强度差值也仅为5%(路由器1:53% vs 路由器4:48% );而在E点,采用内置天线的同采用外置天线的路由器最大强度差值更缩小到仅为3%(路由器2:32% vs 路由器3:35% )。
经过统计后,我们发现在同一环境中,搭载内置天线的路由器同搭载外置天线的产品,在无线信号强度上并没有差距很大,最大差值范围仅在3-5%之间。而且阻隔越多、环境越复杂,差距就越不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天线的内置、外置对无线路由器的覆盖能力,影响并不大。
可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上面4点的实测中,采用内置天线的路由器1在C点上竟然以85%的成绩逆袭,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将为你解答它逆袭成功的奥秘。
4无线信号逆袭的奥秘
无线信号逆袭的奥秘
通过实测比较我们发现,其实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同无线路由器采用的是内置天线,还是外置天线的关系并不密切,天线的内外之别并不是决定路由器无线信号表现的重要因素。那么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优劣究竟与谁密切相关呢?路由器1的无线信号成功逆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原来真正决定无线路由器信号优劣的因素是其是否采用有效的MIMO技术和过硬的内部电路设计布局。这款搭载2根内置天线的路由器1,就是具有出色的电路设计布局的同时采用了先进的MIMO技术,让内置天线阵列可持续监测环境的物理屏障和信号冲突,然后智能调整无线信号发送角度以确保信号覆盖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它虽然采用内置天线,但是无线信号却超过了外置天线产品的奥秘,这也是真正考验路由器生产厂家设计功底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MIMO技术呢?
笔者就此采访了无线技术领域的专家为我们解惑,专家称MIMO是Multi-input Multi-output的英文缩写,是多输入多输出的意思。MIMO技术是一种用来描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能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在接收端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原信息。也可解释为是无线信号通过多个天线进行同步收发的技术。
MIMO技术是无线802.11n路由器产品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在无线通信领域中,MIMO技术中的智能天线技术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传送距离和频谱利用率。
MIMO多进多出无线技术
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只要其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都采用了多个天线(或者天线阵列),就构成了一个无线MIMO系统。MIMO技术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数据通过多重切割之后转换成多个平行的数据子流,数据子流经过多副天线同步传输,在空中产生独立的并行信道传送这些信号流;为了避免被切割的信号不一致,在接收端也采用多个天线同时接收,根据时间差的因素将分开的各信号重新组合,还原出原本的数据。
MIMO技术通过增大天线的数量来传输信息子流,多个数据子流同时发送到信道上,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从而在不增加频带宽度的情况下增加频谱利用率。采用MIMO技术的无线局域网频谱利用率可以达到20-40bps/Hz,非常适合室内环境下的无线局域网系统的应用。
而说到MIMO技术的作用,可能就要比技术本身的理论要好理解的多了。MIMO技术可以令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天线的接受范围进一步扩大,信号抗干扰性更强,无线传输更为精准快速。在实测中,我们看到“路由器1”虽然只配备了2根内置的3dBi天线,但它由于采用的是2x2的MIMO技术,无线覆盖竟然完全不输搭载2根外置5dBi天线的“路由器4”。
出色的电路设计布局也很重要吗?
当然,专家称出色的电路设计布局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构造,正确地布局可以令无线路由器运作流畅,发挥出强劲的无线覆盖性能。
例如,在配有出色的无线主芯片基础上,如果电路设计中采用独立外置功放电路(Power Amplifier)和低噪声功放接收电路(Low Noise Amplifier),就可以使无线路由在进一步提高无线发射性能的同时,降低无线信号的接收噪音干扰,使无线信号收发性能变得更为优异。
5无线路由器的选购指导
无线路由器的选购指导
实践检验真理,通过实际无线覆盖的大比拼,我们了解到了决定无线路由器信号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是其内部电路设计布局和是否采用有效的MIMO技术。如果这两项内部因素不达标,那么甭管它配有多么给力高增益的外置天线,无线覆盖范围也不会好到哪去。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无线路由器产品时,需要向商家了解更为详细的产品技术、配置信息,然后再进行选购。
而且我们要依据使用环境来进行选购,如果你的房间是一居室,或中间只隔一道不厚墙的小两居的话,一般的内置天线的无线路由器也足可满足日常的网络生活,并且只需选择支持802.11n标准的150Mbps路由器产品即可。
依据使用环境来进行选购无线路由器
如果所处房间较大,或隔两道墙以上的房屋,建议可以选择搭载外置天线的路由器,或中等档次以上的内置天线路由器产品,因为这样的环境对无线路由器的内部配置有较高的要求。
除了考虑上述两点外,无线接收端(无线网卡)的性能也决定了用户获得无线网络的体验,不容忽视。如果你笔记本的无线网卡很不给力,那么多么高端强劲的无线路由器也无法让你体验快速流畅,因为它发出的无线信号,你的网卡都接收不到。
因此要想拥有出色的无线信号,还要了解想要的无线路由器与你现在使用的网络适配器的兼容性如何。因为如果你的Wi-Fi设备是某家厂商生产的,建议还考虑购买同一家厂商的无线路由器产品。从某种意义说,厂商品牌的统一性意味着更高的匹配性能,因为一般同品牌的设备会进行更全面的优化、测试和使用相同的通讯协议。
再一个就是无线路由器的品牌问题,虽然说大品牌的产品不一定每款都出色,但经典老厂的技术保障,产品品质、质量以及售后服务,都会有较好的保证。当然不排除有小厂商做出性能强劲的无线路由产品,但售后服务是否稳定,就不好确定了。
总结:通过实际测试比较,我们了解到天线采用内置还是外置,并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无线路由器的信号表现,真正决定无线信号覆盖的还是路由器的内部核心构造和技术应用。因此不要再担心小巧美观的内置天线路由器产品,信号覆盖不好了,多去了解下它的详细配置参数吧。希望时尚靓丽的无线路由器,在为我们搭建无线网络的同时,还能点缀我们的家居生活,岂不是一举两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