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同时测试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7款无线路由器真的很让人很兴奋,在WLAN的“世界”里,目前拥有300Mbps速度的802.11n(草案)是无可争议的“国王”。
笔者始终认为802.11n草案的诞生是无线网络发展近10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变革,不仅仅是因为无线网络终于发展到可与有线网络一较高下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当802.11n草案通过,变为一种正式并且是正确的标准时,无线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光明;反之,则会让很多人对其失去信心甚至是对WLAN的发展持怀疑态度。
据传,2008年802.11n才会推出最终版,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本次测试的所有802.11n产品都算是实验品,虽然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产品的瑕疵和不足,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企业应用要求的传输速度,还是家庭应用要求的传输距离,“n”系列的产品确实非一般无线设备可比的,应该说使用起来非常的爽。
7款速度为300Mbps的无线设备庐山真面目
网件无线套装
华硕WL-566gM无线路由器
D-LINK无线路由器DIR-635
Linksys WRT-300N产品外观
(注:其中华硕240 MIMO产品标准速率为240Mbps)
测试这7款产品我们大概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其中产品的外型、模具、传输速度、信号覆盖范围、穿透能力、配置界面易用性、甚至是在测试中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散热能力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下面是我们测试中的一些数据对比图。
由于生产无线芯片的厂商不同,802.11n的互操作性、也就是不同品牌的路由与网卡的“配合:是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当然能否更好实现向下兼容,也是11n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我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采用开放式(非加密模式)进行测试很大程度上就是考验11n产品在这方面的能力。
在WPA2加密模式下,这5大品牌的平均传输速度差距并不大。
峰值是无线传输在瞬间达到的最大值,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爆发力,这个数据具不能完全代表无线产品的传输能力。
客观的说,11N并不是完美的,测试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种种的问题,但我们还是非常兴奋的看到了无线网络前所未有的强大性能,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亲自感受下“11N”的魅力。
在完成本次11N产品横评后,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笔者认为安装11N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1:802.11n产品如此高的吞吐量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无疑是大材小用,而且目前家庭带宽的接入有限,即使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也不会超过6Mbps。
2:并且现在无线数字家庭还未起步,购买价格不菲的802.11n必定会在功能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3: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他们更关注无线设备的信号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以我们目前看到或测试过的基于MIMO技术的无线产品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大可不必再次安装802.11n产品。
和家庭用户的需求不同,802.11n设备更适合企业级用户使用。
1:相比传输距离来说,企业用户更在意信号是否能覆盖到整个公司的角落,尽量避免盲区的出现。他们可以部署很密集的接入点,以减少对距离的要求,同时提高信号的强度。在这点上,802.11n产品无疑是个好选择。
2:像服务器一样,无线网络设备同样需要实现便于维护和管理。他们可以通过改变11N产品的射频参数和基本设置对网络进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无线网络修复起来相对有线来说更简单和轻松。
3: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传输速度。从本次测试802.11n(草案)实验品产品的情况来看,其速度并未完全超越目前的有线速度,但平均70~80Mbps(有些产品的速度会更快些)的速度也完全可以为员工之间提供稳定、高度的网络环境。
802.11n的优势:
MIMO:
在无线网络世界里,速率和距离两者一直是矛与盾的关系。具体解释为:距离越长,则吞吐量越小(因为无线信号会随着距离的变长而产生衰退,信号的衰退会随着距离缩短而减小)。但是采用MIMO技术的无线产品这种因素的影响会较少,因为MIMO本身就是凭借多进、多出的路径取得更加的性能效果,而MIMO本身就是802.11n产品的一个技术亮点。
笔记本:
一谈无线设备总是要把笔记本用户拉进来,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呢?但802.11n设备确实会对笔记本的无线功能有所改进:在MIMO技术的支持下,外置网卡比内置的网卡传输距离更长。
稳定:
坦白的说,关于802.11n稳定性的测试除了通过NetIQ Chariot v5.4软件直观的表现外,更多的是我们的实用感受。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了在个别环境复杂的地点会出现不稳定情况,其它时候所有11N产品均表现稳定。这里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是网件和华硕的两款产品,其中网件的11N产品更是采用了“稳定流”技术。
笔者的疑惑:
下一代迅驰
现在,无线网络之所以能在国内这么火,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笔记本的普及(尤其是迅驰笔记本),或者我们可以更直白的说成是intel的功劳(当然AMD也推出了相应的无线平台,详情可看《AMD双核炫龙加Atheros SuperG联姻首测》一文)。
我们知道,intel代号为“Santa Rosa”的下一代移动迅弛平台将提供对802.11n草案标准的支持。但802.11n草案的一再被否决和推迟,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呢?至于今后11N能否被广泛应用,intel仍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互操作
目前生产MIMO芯片的厂商主要有:Airgo、Marvell、Atheros、Broadcom和Intel,每个WLAN厂商所采用的芯片都是不一样,那么这么多不同产品之间的互操作行会不会有问题呢?这些问题会不会由于厂商之间的竞争而转嫁到我们消费者头上呢?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向后兼容
这又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能否让11N产品在向后兼容性上更加完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想即使是厂商也不可能相信,那些已购买无线设备的消费者会因为购买了11N产品而把之前的设备全部淘汰吧。
草案、标准
虽然标准还未通过,但很多厂商已经推出了“半成品”的802.11n产品,不光是为了抢个先机,甚至大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气势。其实他们也明白,现在这个阶段根本不适合大量生产11N产品,而企业级用户更是明白,现在就购买草案标准下的产品无异于烧钱。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要等待802.11n草案的最终通过(最好这个标准协议是一致的并且正确的),据说2008年将会有个结果,可谁又能肯定呢?
无线网络规范名 |
无线网络规范内容介绍 |
802.11 |
1997年原始标准,采用DSSS(展频技术)或FHSS(展频技术)。确立2.4GHz频段和2Mbps传输速率规格 |
|
1999年发布,于5.8GHz频段提供了理论最高54 Mbps的速率规格,实际没有应用 |
802.11b |
1999年发布,俗称“Wi-Fi”标准,在2.4GHz频段上运用DSSS技术,最高数据传输速率11Mbps |
|
原计划制定为无线桥接标准,后来实际上成为有线网络802.1D标准——媒体接入控制层(MAC) 桥接 |
802.11d |
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增加跨国自适应机制,调整到当地法定频段、功率 |
802.11e |
支持服务等级(QoS) ,主要用于流媒体服务,又被称为Wi-Fi MultiMedia |
|
追加IAPP协定,保证无线AP的互连性,实现跨AP服务区域间的Roaming功能 |
|
工作在2.4GHz频段,最高数据传输速率54Mbps。当前最流行的无线网络标准。 |
802.11h |
专为欧洲设计,在5GHz频段按照欧洲无线规则所做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包括室内和室外信道 。 |
802.11i |
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即“WPA2” |
802.11j |
专为日本设计,在5GHz频段按照日本无线规则所做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包括室内和室外信道 。 |
802.11k |
无线资源管理,灵活调整频段、频道、载波等,提高频段利用效率 |
|
和802.11i很相像,被放弃使用 |
|
修订和维护上述标准的细节 |
802.11n |
更高传输速率的改善,未定标准,我们这次关注的明日之星 |
802.11o |
针对局域网内的语音应用而制定,更快速的跨区切换,以及让语音比普通数据包拥有更高的优先权 |
802.11p |
针对短程传输及运输工具内使用而设计,标准为300米内设备能达到6Mbps传输速率。 |
802.11q |
制定支持VLAN的机制 |
802.11r |
更强大的漫游功能 |
802.11s |
制定与实现目前最先进的Mesh功能,提供自配置、自修复等功能 |
802.15 |
蓝牙(Bluetooth)标准 |
802.16 |
WiMax,固定无线带宽(fixed-wireless broadband)标准 |
|
802.16的欧洲版本 |
802.20 |
提供1mbit/s速率的无线城域网 |
- 相关阅读:
- ·锐捷全场景无线实力派 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net.zol.com.cn/559/5591992.html - ·为何说AC5300和AC3150是最快无线设备?
//net.zol.com.cn/558/5589328.html - ·价格越来越贵 升级无线路由器有什么用
//net.zol.com.cn/558/5586662.html - ·轻松提升WiFi覆盖 年底选啥无线中继器?
//net.zol.com.cn/558/5586810.html - ·激发无线潜能 实测MU-MIMO技术究竟强在哪儿
//net.zol.com.cn/558/558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