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

    TD-LTE规模启动下TD-SCDMA何去何从?

         [ 人民邮电报  转载 ] 暂无评论

      过早抑制TD-SCDMA发展负面影响大

      我国TD-SCDMA终端和芯片厂家为支持TD-SCDMA产业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他们迫切期望支持TD-LTE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五模十频等高技术高投入的门槛。这些企业都渴望TD-SCDMA终端继续维持几年规模发展,从而获得一定的回报来支撑TD-LTE产业发展。

      若违反产业规律,过早抑制TD-SCDMA的发展,打断TD-SCDMA终端和芯片产业近两年才开始收获的现金流,仅靠高通等少量厂家,难以实现近千款TD-LTE终端的发展目标,而千元以下TD-LTE智能终端成为主流将更难实现。

      TD-LTE超快建设应与TD-SCDMA规模扩容并进

      当前,中国移动拟2014年完成50万个TD-LTE基站建设规模,是我国GSM基站数量发展14年、覆盖实施4年多的总规模,也是我国3G基站数量发展5年、覆盖实施3年多的规模,真可谓快。由于年度投资规模确定后,运营商难以再投向其他方向,因此分析LTE超快发展战略设想,若是以取代TD-SCDMA网络规模发展来实现,是否有投资风险?若适当减少TD-LTE基站拟建规模,投入TD-SCDMA网络建设,能否降低投资风险?有必要分析。

      与3G协同发展是LTE成功的基础

      美国发展LTE网络较为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3G网络与LTE网络协同发展,在LTE未能连续覆盖的地域依靠3G网络补充,达到平均接入速率9.26Mbps以上,网速没有大起大落,用户感知良好。李进良等专家也特别强调了3G与4G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假如主要依靠2G网络加LTE网络组合竞争,一方面,势必网速大起大落甚至中断从而导致数据用户感知很差;另一方面,面对流量成百倍的增加,3G网络仍然需要长期发挥作用,2G频率资源要逐步腾出给LTE发展。由此,中国联通2014年推出“WCDMA+LTE”双网协同领先、流量经营和用户体验上的业务领先、服务领先的三领先计划,拔高移动宽带战略地位。所以,借鉴国外和考虑国内竞争,对TD-SCDMA网络采用平稳发展战略确有必要。

      LTE超快发展的三个重大风险

      风险一:较长时间网络利用率过低的风险。LTE网络发展初期用户行为和分布特征是一个逐步探索才清晰的过程,网络超快建设将降低网络利用率;同时,受到终端发展等的制约,LTE用户发展到形成规模,也将有一个过程。过低的网络利用率,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延长,上市公司市值将明显走低。

      风险二:初期系统设备稳定性和对变化适应性不强的投资风险。我国TD-SCDMA六期建设完成后有46万个基站,由于TD-SCDMA网络初期设备性能存在较多问题,我国TD-SCDMA头两期工程的基站多被更换再投资,出现初期工程建站越多投资损失越大的问题;经历教训的各方虽努力避免TD-LTE建设初期基站出现问题,选型不允许OEM,但LTE发展初期基站仍面临着复杂的商业环境、多种业务形态、设备深层一致性等挑战,难以避免地出现软硬件需要改进的问题;下一步面临着语音技术从CSFB到VoLTE升级、网络融合FDD LTE升级等重大变化的挑战,LTE初期建站投资越多损失越大的可能性仍存在。

      风险三:供求关系失衡的产业链损伤风险。TD-LTE系统供应商希望有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供货机制,实现人、财、物的平衡。倘若LTE基站建设过快发展,随后势必出现建设过缓的现象,LTE系统制造商不得不裁减人、财、物,系统设备供应环节的良性生态环境被打破,最终作为产业链龙头的网络运营商的设备质量和维护保证将受到很大影响。

      TD-SCDMA持续扩容尚无风险

      要求3G与LTE协调发展,就需要TD-SCDMA网络继续扩容和增强覆盖,这包括近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两个方面,还需要GSM网络能腾出频率来发展融合LTE网络。

      TD-SCDMA网络近期扩容,要满足2013年以来用户井喷发展的需求,包括2014年用户维持井喷状态的需求和2015年用户维持较高增长态势的需求以及2016年TD-SCDMA用户新增不多而数据流量增大的需求。2014年和2015年在城市业务密集区还会出现频率受限而需要新增站点的需求。

      从TD-SCDMA网络近期覆盖需求上看,除继续完善六期工程未能解决的城市和郊区弱覆盖问题外,农村覆盖需要从重点乡镇走向更广大的一般乡镇和数据高需求区域。我国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勇于将TD-SCDMA网络覆盖到乡镇的多已尝到甜头,农村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并不亚于城市,将这些需求吸纳入3G网络,减轻了GSM再扩容的需求,业务收入也很明显增加,四网协同的效果更为理想。反之,TD-SCDMA网络没有覆盖到乡镇的省份,GSM再扩容需求很大,春节返乡持TD-SCDMA手机的用户对网络抱怨颇多。

      TD-SCDMA网络仍然有扩容需求。按TD-SCDMA六期建设工程结束总载波达到300万个来分析,以用户10%的在线率、一个载波能够承载50个用户计算,在不考虑话务潮汐和重大节假活动保障的情况下,全网能够支撑1.5亿用户;2013年年底TD-SCDMA全网1.91亿用户中,约有4000万户的业务在TD-SCDMA网络受到抑制或被迫承载在GSM网络中。相关数据显示,仅有浙江和广东等少数省份TD-SCDMA驻留比例超过70%,有的省约30%甚至接近50%的TD-SCDMA网络数据流量倒流回GSM网络,造成GSM网络流量持续暴涨难堪重荷,从而导致用户服务体验下降及收入增速低于竞争对手。由此,推导得出未来在LTE网络承载之外,TD-SCDMA网络还需扩容的用户规模约为:2014年1.27亿户(若含现滞留承载在GSM网的0.4亿户则为1.68亿户)、2015年0.57亿户、2016年400多万户。与此同时,TD-SCDMA手机用户的户均流量也在迅猛增长,2013年接近翻倍;部分领先城市TD-SCDMA手机户均流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表明全国TD-SCDMA手机用户的户均流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TD-SCDMA网络长期发展上看,可分为城市场景和农村场景。在TD-LTE覆盖较好的城市,TD-SCDMA网络可作为宽带网络补充而长期存在,需要不断优化和微调;在TD-LTE终端价格尚高、难以在农村快速普及的情况下,TD-SCDMA网络将起到重要的宽带支撑作用并长时间存在。假若2014年~2015年TD-SCDMA网络扩容更重视农村覆盖,2016年逐步转入微调性建设,且一年内不断吸纳以城市为主,后续不断吸纳以农村为主的GSM网络用户,预期近两年规模建设的TD-SCDMA网络设备需再使用8年后才可能发生闭网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为腾出GSM优良频段建设融合LTE网络提供了保证。

      由此可见,TD-SCDMA+LTE组合竞争的四网协同的发展优势,是TD-SCDMA网络仍需要规模扩容且基本没有投资风险的内在根据。

      TD-SCDMA力撑TD-LTE发展

      自2009年TD-SCDMA网络商用以来,进行的技术改进达数百项,除未实施多载波技术外,涵盖了产业链各环节和各个细节,TD-SCDMA成熟的系统网络、终端技术,尤其是以国内专利为主的大众化价位手机,成为其一年发展用户过亿的根本原因。在各地网络负荷难堪重负下,TD-SCDMA用户仍如潮水般入网,仅2014年1月份就发展1424.3万户。

      TD-SCDMA除了确定的物理带宽不能改动、频率资源有待增加外,相应的TD-SCDMA码资源利用率达20%~30%,与国内外WCDMA现网密集区域码资源利用率实测约20%完全可比。因此,在未做匹配性扩容的情况下就一味说TD-SCDMA是鸡肋网络,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目前,以采用国外公司芯片技术为主的LTE终端,要付出的芯片方案和专利成本高达20%,国内公司仅能获得不足5%的利润,TD-LTE终端降价困难。相比之下,国内TD-SCDMA终端厂家的专利技术有利于获得较好的现金流,这才是支撑LTE网络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 第2页:过早抑制TD-SCDMA发展负面影响大

    关注排行榜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路由无线AP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