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农信银行的发展不难看出,“普惠金融”的行业理念正在逐步深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现代化金融业务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当前国内银行的传统业务面临着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公司、监管力度加强等诸多挑战;因此加速业务驱动,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注重数据创新的“新金融”成为了金融行业转型的大热之势。
华为金融解决方案总经理许一震在峰会上谈到,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深刻洞悉企业云化需求——基于业务驱动的“硬件重构+软件定义+数据创新”,推出了面向未来的业务驱动的数据中心架构SD-DC2,包含从芯片、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到软件定义计算、存储、网络的诸多创新,旨在建立面向未来的业务驱动的分布式的云数据中心。
所谓业务驱动,可将其理解为虚拟的数据中心。许一震继续谈到,金融机构推行云计算的过程中,不仅面临技术课题,还必然面临来自组织和流程的挑战。云的加入,使整个业务流程和架构都需要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很难一蹴而就的。为了更好的方便业务转型,华为推出了统一数据中心管理套件ManageOne,让用户可对资源进行自主的隔离管控,比如将多个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管理,反之亦然,一个数据中心也可以当做多个数据中心来使用。这样就使得整个资源池中不同的机构实现了充分的自我管理,极大的方便了金融机构的资源规划和技术改造。
山东农信科技部副部长焦大光在2015华为中国农信信息技术峰会上谈到与华为的合作时表示:“选择华为公司的主要原因,一是华为在数据通信及存储领域研发能力强,产品可靠性高;二是作为全球知名的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有保障;三是考虑到安全可控,防控风险。在新数据中心建设中,我们按照高可靠、易扩展、高安全以及标准化、适度先进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主要采用华为公司CE1280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USG6600系列防火墙等设备,网络架构也由原来的模块化架构升级到资源池架构,极大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说,作为华为企业云战略的“三叉戟”——硬件重构、软件定义、数据创新的组合正在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体会到新金融的优势。
提到硬件重构,即从“芯”开始。华为凭借自主研发的芯片,在控制CPU功耗方面具备出色的表现。在服务器方面,华为正在使服务器的设计更加简洁,体现超融合的趋势。而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芯片和服务器已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中获得广泛应用。
在软件定义方面,从计算,到存储,再到网络,华为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软件定义,为构建融合资源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安全作为金融行业最为看重的关键要素,自然也是华为“聚焦”的重点。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经理刘立柱指出,所有数据信息最终要支撑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大数据的应用,而全渠道金融的扩展,将会给银行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为此,华为带来了软件定义安全——采用整网安全守护全渠道业务交易安全的策略,以先进信息安全技术防控手段,实现纵深防御,防范APT攻击,守护日益增大的金融交易边界, 保障全渠道的交易安全。
此外,在数据创新方面,数据价值将被深度发掘。但前提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可靠,这样才能让金融企业放心的将数据迁移到大数据平台之上,而华为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已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为实现数据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业务创新还需要深度理解客户需求,为此,华为积极地与业界的合作伙伴展开联合创新,以更好地服务金融行业客户,实现共赢!
作为中国地区领先的云计算厂商——华为此次携开放的云而来,旨在助力银行实现卓越的运营。正如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副总裁胡忠华在欢迎致辞中所表达的,华为将基于业界最长产品线和创新技术,与合作伙伴深入合作,坚持“被集成”战略,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阵农信转型“新金融”,最终成就“金融行业最佳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