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SDN 概念入围Technology Review年度十大前沿技术,自此获得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

SDN网络示例
SDN诞生的背景——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问题
对于整个同时代的网络工程师而言,路由器或交换机是一种有定制芯片和软件的设备。但是,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在80年代,路由器只是有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之间的数据包转发服务器。定制ASIC源于网络容量和复杂性的增长。这时,路由器就成为一种用途唯一的特殊设备。
在这期间,我们可能忽略了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存在的问题:创新缓慢。将软件烧写到芯片中会增加生产周期,减少系统集成的特性。更坏的是,一旦烧录完成,硬件无法轻易修改。采用固件只能稍微缓和这个问题,实际上无法彻底改变底层选择。硬件是固定、不灵活但又非常快速的方法。
可以说,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厂商都已经“拥抱”SDN,包括思科在内。当然,思科的SDN战略被更多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有“被迫”加入的味道。还有的人认为,思科的SDN战略对开放的SDN造成了一些“不愉快”的影响。而且,现在的SDN界,也不是“大同天下”,不同阵营的厂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已经将SDN分化成了几个存在“兼容”隐患的不同组织。
总而言之,现行的网络设备存在一些“问题”,不完美,而且,思科一直霸占着网络设备头把交椅的位置多年,让其他的厂商看着不爽,但一直以来又没有可行的办法。现在网络设备厂商终于抓住了SDN这跟“稻草”,期盼自己能够在“下一代网络”里分一杯羹。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SDN并没有出现起初大家预想的那样,让网络设备业界成为一个“大同世界”,就像当年的硬件DIY市场那样,大家不再关心底层的处理器、存储等等,可以轻松的搭建自己的“白牌”网络设备。这里面的原因,不一而足,有刚才说的阵营分化,也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