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华为“懂行”没有歧义

      [  品牌资讯   ]  

            进入2020年,客户真没时间跟“外行”人说话,因为他们确实很忙。

            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各行业客户正忙于“数字技术+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忙于琢磨场景协同和智能互联。所以他们没时间听“外行”人说性能升级、产品换代,没时间去分心他们不关心的问题。当然,如果有“懂行”的人能一起聊聊应用场景、聊聊数字化业务重构,这些客户随时都有时间。

    “广告”挑明了什么?

            上述改变并非在一夜间出现,只是被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形象广告”率先挑明。相比于科技公司惯用的洗脑式营销,华为中国政企业务近日正式发布的“懂行”形象广告很亲切,而“懂行·专注于行业数字化转型”,此后也将成为其全新的标识。

            当然,广告并不是本文的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才更吸引眼球。或者说,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价值已经触及“天花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红利也已经释放殆尽。

            由此,各行业客户不再满足于“互联网+基础信息化”,不再关心产品的性能升级、功能换代。他们的思维变得更直接,他们的目标更聚焦业务。他们也希望被明确告知,如何降本增效?如何磨平应用痛点?希望跟“懂行”的人商量,如何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这就是处于深水区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正在从支撑系统,规模进入生产系统、决策系统;烟囱式应用、孤岛中的数据,也正在被场景协同、互联互通取代,而应用场景更正在从物理世界中解构,并在数字世界被重构。

            当然,如感觉以上描述,过于技术。可以细品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这些由“技术+应用”组合而成的热词,其正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趋势。工业互联网是“行业机理+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是“平台+应用”的最佳实践。

            也就是说,“数字技术+行业核心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基调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指望将客户培养成产品经理,也不能指望“外行”去指导“内行”,只有技术“内行”+业务“内行”,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

            因此,科技企业也要实现从“产品思维”到“业务思维”转变,在“懂技术”的基础上,更要“懂行业”。

            “懂行”没有歧义

            正如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的“懂行”形象主视觉一样,由两个红色箭头首尾相连组成,代表着融合与转型,即“技术+业务”的融合,要求科技企业必须“懂行”,“懂行”的科技企业才有能力,服务于行业数字化转型。

            当然,“懂行”也必须避免歧义。此前,“懂行”多出现在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业务定位中。例如最懂教育行业的IT方案商、最懂金融行业的数字服务商。华为将“懂行”视为形象标识,似有越界之嫌?

            恰是相反,“懂行”必然代表了更深入的生态合作,代表了“平台+生态”框架下合作延伸。其实,行业客户对“懂行”的要求,大多已超出烟囱孤岛、数据共享等初级阶段需求,合作伙伴对“懂行”的要求,也远超出“大众脸”的数字平台。因此,华为在发布“懂行”形象的同时,也尤为强调既要躬身入局,又要严守边界。 

            何为躬身入“局”?不真正深入到地下800米的煤矿之中,就不可能知道人工智能在煤炭传输环节中也存在着应用场景;不去看看港口堆积如山的集装箱,就不可能想到通过5G技术,实现货运业务“岸边装卸、平面运输、场内堆叠”的全程自动化。

            这就是躬身入“局”,“局”者的应用场景,如果没有深入其中,就缺少相应的发言权,更缺乏与合作伙伴的共同语言。而何为严守边界?“懂行”强调“需求从行业中来,应用到行业中去”。也就是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将从应用场景中提取普适型需求,并将需求进行沉淀,最终携手合作伙伴联合创新,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懂行”不只是理解场景

            不仅如此,“懂行”不只是理解行业应用场景,更要理解用户的组织架构、行为习惯,以及产业趋势。以智慧城市为例,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思路,但“实际上”此路不通;很多看似合理的模式,但操作中却磕磕绊绊。

            早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颇为流行,但以此实现数据融合,却合理并不合情。或者说,仅靠行政政策推动、仅靠大数据管理局的一己之力,为了打通数据而打通数据,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缺乏业务动力。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对此的理解就相当务实“懂行”,以应用为抓手打通数据。主要负责人不仅再是大数据管理局,而是相关业务部门。举例说明,“12345热线”落地于智慧城市,牵头人不是大数据管理局,而是谁建设谁牵头,谁受益谁牵头负责数据融合。

            也就是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方面,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国内已经服务超过5000家制造企业、1000家高校、1000家三甲级医院,90余智慧城市已在国内落地。而在全球范围内,世界500强中的228家,100强中的58家企业,选择了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正是通过上述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磨炼,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才能不断理解应用场景,才能不断熟悉客户的组织架构、行为习惯。而以此为基础的“懂行”,也将帮助合作伙伴们少走不少弯路。

            “懂行”+“内行”,行业所需,生态必需

            当然,如前所述“懂行”是“技术+业务”的深度融合,这也促使了科技企业对“懂技术”进行重新定义。或者说,以“懂行”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既是撬动产业数字化的支点,也是生态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

            其实,并没人怀疑华为是家“懂技术”的公司。细数华为在5G领域的3000件专利,理解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对此就更为深信不疑。但产品专利并不是躺着赚钱的工具,技术创新也不是站着赚钱炫耀的资本。

            “懂行”是“平台+生态”战略下的合作延伸;“懂行”也尤为强调“需求从行业中来,应用到行业中去”。但在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教育对“平台”的理解,与金融对“平台”的理解,必是不一样。

            在此回顾历史,2015年前后,华为于ICT业内,率先强调加强与ISV伙伴的合作,并启动联合解决方案计划。目前,其已经与1000余家解决方案伙伴,联合推出1200余个联合解决方案。

            此合作模式今后应不会改变,华为中国政企业务也不会因“懂行”,就跨过原有边界,因为这不符合行业规律。当然,合作内容可能出现变化。“懂行”的数字平台已不可能是“大众脸”,将其理解为PaaS也好,将其理解为中台也好。总之,合作伙伴可以基于此,完成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场景化解决方案打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等。

            例如,合作伙伴将以SaaS模式,交付数字化服务;再例如,合作伙伴可以围绕同一个数字平台,定制化各行业解决方案;还例如,合作伙伴可将中台能力,融入华为的平台,形成新型的“华为+A伙伴”,由B伙伴销售的模式。

            当然,在此一系列创新中,华为不会改变原有边界,也不会改变“黑土地”的生态定位,“懂行”,躬身入局,只会让其更加清楚如何打造肥沃的黑土地,使其更加适于合作伙伴的创新和成长。所以说“懂行”的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内行”的合作伙伴,是行业数字化转型所需,更是创造生态发展新空间和新价值的必需! 

            活动预告

            2020年,华为中国生态大会进入第十年。伫立十年关口,本次大会将为您呈现全新的生态篇章。因聚而生举势而为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华为搭台、伙伴唱戏”的“众筹办会”模式闪亮登场,诚挚邀请您共同参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net.zol.com.cn true //net.zol.com.cn/747/7473066.html report 5697 进入2020年,客户真没时间跟“外行”人说话,因为他们确实很忙。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各行业客户正忙于“数字技术+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忙于琢磨场景协同和智能互联。所以他们没时间听“外行”人说性能升级、产品换代,没时间去分心他们不关心的问题。当然,如果...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周关注排行榜
    • 路由器
    • 交换机
    • 无线路由
    • 无线AP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